激发识字热情,提高识字效率

发布日期:2020-07-20    浏览次数:779
激发识字热情,提高识字效率

苏州工业园区车坊实验小学    顾丽华老师


       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直接关系到语文及其他各门教学的质量。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识字教学中如何用科学的方法途径去激发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热情,这是决定识字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下面就谈谈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识字教学质量的教学途径:

       1、读写用结合,牢固掌握要求学会的字
       在学生掌握字音后,教师可利用学生已有的识字经验,挖掘学生的识字潜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识字。让学生广开思路,努力做到每个字学生都有很巧妙的办法去记,去分辨,在多种形式的扩词、说话训练中强化对生字的掌握。在认清字形的基础上,重点指导学生写几个有代表性的字,如新见的偏旁、笔画较多的,结构复杂的、容易混淆的字。最后,在会读、会写的基础上,了解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意思,逐步做到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中运用。
       2、加强指导,掌握多种识字方法
       教师指导学生的学习很重要,低年级学生的识字更是如此。因此,教师的指导方式起着定向作用。
       (1)编故事巧记字形。
       四四方方的汉字蕴藏着许多有趣的奥秘,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构字特点,变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为挖掘学生潜力的舞台。通过对字形展开丰富的想象,记牢了字形,同时增加了识字的趣味性,如学“待”时,学生说:有两个人站在寺庙旁,原来他们在等人。这样就很形象把字义和字形巧妙地结合起来。
       (2)猜字谜记字形。
       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先给出谜面,让学生尝试写出字型,也可以和学生一起编字谜,如“照”:一个日本人拿了一把刀,杀了一口人,留下四滴血。在猜出字谜时同时进行教育:只有祖国强大了,我们才能不受人欺负,把识字和思想教育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3)换“衣服”记字形。
       这个方法一般安排在学新字前,用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教学效果。如学“请”时先出现熟字“清”,然后用“言字旁”换下“三点水”为“请”,问:“你认识我吗?‘青’换上‘言字旁’这件新衣服是什么字?”此时学生的兴趣可以被有效地激发。这个游戏不仅使学生记住了新知识,复习了旧知识,对区别形近字有明显的效果。
       (4)运用象形字的特点记字形
       课本中的“山、石、田、土、井”这一类字是由古代的象形字演变而成的,这些字与实物都有许多相似处,所以让学生观察实物或实物图片后再识记,轻而易举。
       (5)运用多样化的练习记字形
       学生识字量的积累需要多次重复,强化记忆,这个过程虽不复杂,但往往枯燥无味。我们要注意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以灵活新颖的形式,激发学生识记的兴趣。在练习形式上,除了让学生抄写、听写字词外,还引导学生抓住某些汉字的字形特点,进行联想,给生字配图画。
       (6)运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字形
       汉字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字是形声字,形声字是由“形”和“声”两部分组成的,部首表意,声旁表音。语言里的词是“声音意义”的结合体,选择一个同音或近音字做声旁再配上一个合适的形旁,就可以造出一个新字来。形声字的这一特点能比较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字形。例如:“蜻”是蜻蜓的蜻,所以用虫字旁,右边读音,整个字也读“qīng”。从这个角度思考、讲解,学生基本做到过目不忘。
       3、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学会在生活中识字
       我们认为识字教学必须和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广泛、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提高识字能力。比如: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利用社会生活资源让学生形象识字。
       4、开展形式多样的复习控制生字的反生率
       小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多练习、多应用,既可以扩大和加深对字词的认识,又可以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准确性和灵活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所学字词,都要尽量给予充分的练习和运用的机会。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生字,就必须做好复习巩固工作,而且方式方法要多种多样。
       长期以来,基础教育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其活动形式只是大脑机械记忆活动,这种教学方式造成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缺乏合作互动,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读者调查表

《少儿文学》需要您的意见收到反馈后,本刊将赠送精美礼品一份。

杂志订阅

《少儿文学》

好报刊与好朋友分享

 

小学版 |  中学版 |  小记者 |  少儿文学 |  刊物介绍 |  投稿中心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苏ICP备19038899号-1  版权所有:江苏美文教育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