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文体,彰显“语用”特色——常熟市赵市中心小学 顾亚妹老师

发布日期:2023-07-18    浏览次数:519


把握文体,彰显“语用”特色

常熟市赵市中心小学  顾亚妹老师

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时常会把“阅读”“积累”和“运用”这三个关键词语挂在嘴边,之前,为准备参加录像课,选定上《黄山奇松》这篇课文。本文属于写景状物类记叙文,文质兼美,无论是遣词造句,还是谋篇布局,都极具典型性。在教学设计时,我也想到“语用”这个问题。

一、读,饱含真“情”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不熟读课文不开讲。”这是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口头禅,读是一切语文能力形成的重要手段和桥梁。要突出朗读的重要性,更要有情感朗读的体现。但是,“以读为本”并不是让学生没有目的地读,而是要让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读出层次,真正与文本展开对话,进而使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既悟情又得法,真正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朗读先要从对文本语言的感知开始,文章不是无情物,更何况此类美文。当和孩子们品味迎客松之奇时,先抓关键字词体会它姿态优美,生命力顽强,之后再来有感情地朗读。通过品读感悟,孩子们的情感就在一次次的点拨中喷薄而出,更加立体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对迎客松的喜爱和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此刻再来感情朗读,可谓水到渠成。因为,对于黄山第一松——迎客松之“奇”,教师无需多言,孩子们已了然于胸。

二、写,笔下生“景”

“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学生究竟对课文理解到什么程度,写话是一个最好的检阅。在相互交流中,也深化了学生对文本揭示内容的理解,并在表达中传递自己的思考,这样的设计没有采用一般课堂上问答的方式检查学生对课文的读懂情况,隐性地将检验融入学生的写话之中,实在是智慧之举。

“生本”的课堂,最终体现在学生是否在课堂上进入教师营造的“场”,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引发想象,合理而又创造性地使用语言,让自己的语言得到锤炼,思维得以丰盈。当孩子们感受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身临其境领略黄山的神奇和秀美之后,我设计了以下环节:

作者对黄山三大奇松的描写十分详细,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而对其他奇松的描写却如此简略,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交流。

教师适当归纳:这样写有详有略,突出重点。

小游客们,露一手的机会来了,再看这些奇松:出示图片。(有卧龙松、孔雀松、竖琴松、黑虎松等姿态各异的奇松)

可以根据奇松的名字想象它们的样子,也可以根据它们的样子,猜测它们的名字。同时出示要求:仿照作者写三大名松的方法,请展开想象,描绘你最感兴趣的一种奇松, 用上拟人或比喻等手法。

先酝酿一下,然后提笔写在你的创意书签上(各种松形的小书签)。

小游客动笔写(配乐),顾导巡视指导。

点名交流,评价。

这些奇松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让我们再次捧起课本读读第三自然段,感受一下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

生齐读。

学生学文,在品味语言的同时,要学习作者行文走笔之法,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在“用”字上狠下功夫。而识文本,促能力是一种细功夫、慢功夫。我们便从细微处入手,发现文本世界的另一片天空,“文本无语笑东西,揣摩有情长思量。一粒沙子一世界,野花开处见天堂”。在孩子们理解体味到语言美,景色美的基础上进行练笔,会一吐为快,下笔有神。

歌德说过:“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秘密。”教师应当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多给学生机会,在大量亲身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语文修养。通过一张“小书签”的创作,引导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重组、加工,把课文中的句式表达迁移到语言运用情境中,从而在心中根植起黄山松之奇,起到以“言”化“意”,以自己的方式勾勒奇松形象,训练了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而且激活了文本。

读者调查表

《少儿文学》需要您的意见收到反馈后,本刊将赠送精美礼品一份。

杂志订阅

《少儿文学》

好报刊与好朋友分享

 

小学版 |  中学版 |  小记者 |  少儿文学 |  刊物介绍 |  投稿中心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苏ICP备19038899号-1  版权所有:江苏美文教育咨询有限公司